马鞍山拼团购房58群(184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42人申请入群

快熬到退休了,公司却被人收了!

发布时间: 2016-06-01 14:19:04

来源: 楼盘网

分类: 其他楼讯

334次浏览


人生最大的危机是什么?就是你奋斗了大半生,终于到了退休年龄,却发现不工作不行,没法退!

有时这种风险可能连高管富豪都无法避免。去年的5.27股灾,让多少身价上亿的富豪,一夜间沦为赤贫。今年,这个恐怖的龙卷风,又卷向了国企高管...

收购风波

3 月14日,中海与中信双双宣布:中海将收购中信相关地产业务,此次收购初始代价为310亿元,涉及中信在内地25个城市约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,主要分布在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一二线城市。中海则将旗下的物业组合转让给中信,作为本次交易对价的一部分。收购完成后,中信将持有10%的中海外股份,并将成中海第二大股东。

据中海地产主席郝建民在年报上透露,中信还没到最后的交割时间,希望能在5、6月份完成交割。但收购的具体进程,邦爷曾进行咨询,中信相关负责人尚未透露。

按流程,这事还没算最终落下帷幕,但员工已经按捺不住了。

小道消息称,据说这次整合只给了中信员工三条路走:离职、加入中海、调岗到中信其它业务部门。

3月23日,中信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给中信集团,信中说:从公布收购的开始,集团没有给出地产员工明确、妥善的安置方案,导致员工倍感焦虑,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央企做出的解释,也不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。

不过,据公众号见地消息,中信地产深圳一位内部人士表示,目前中信地产总部出台的政策是离职给补偿,加入中海也给补偿,还有其他一些补偿政策,总之待遇还算不错。补偿政策已在中信地产内部公示,大体原则跟行业普遍做法一致,根据级别、薪酬和工作年限进行确定,还未最终落实。

两家公司整合,的确多多少少会面临人员融合的问题。而从历史经验来看,员工出现这样的担忧,不无缘由。

比如当时中海和中建整合,就有消息称,中建大量员工离职,部分转去了中海的员工,出于各种原因也最终离职。

孔庆平、曾肇河、陈国才三位中建原高管(副总裁)更是同时离职,其后中海副总裁、营销公司董事长曲咏海,中海宏洋助理总裁范逸汀,执行董事郭勇及阚洪波等数位高管也相继去职,而中建地产的掌舵人陈谊带队加入中海之后也离开了。
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就提醒,大型收购会存在一些问题,需要警惕中信管理层人事变动。

收购利好双方

不过对于中信和中海这次收购本身,对公司双方的影响,业界普遍预测向好。

高力国际调研及咨询部董事陈厚桥就认为,过往很多公司没有形成优势资源板块,业务范围过分散。进入白银时代,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,通过收购做大局部板块是未来发展趋势。

对中海而言,邦地产查看中海地产年报发现,2015年中海在内地32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共拥有土地储备约4144万平方米,加上收购中信2400万平方米土地以及1月在山东济南新增地块,中海土地储备达7000万平,为扩大销售规模奠定基础。

而在一二线城市地价高企的情况下,通过收购直接获得大量优质地块,也更显高效。

对于中信来说,让中海接受地产业务,相当于剥离了弱势资产,能强化强势资源,更好发展,这可能也是央企改革的趋势之一。

中信+中海一波三折

不过,这次收购也有很多一波三折的小插曲。

据多家媒体报道,根据并购协议,收购最后交易日为2016年12月31日,但中信目标集团的财务结算到4月30日就结束了,5月1日开始,原中信旗下所有项目就由中海正式管理了,这意味着收购加速。

加速的收购会引发一系列问题。据上海中信泰富的高层向媒体透露,中海宣布收购中信后,中海的财务就进入中信,而且某种程度上干涉中信泰富的销售。中海在不经中信方面知悉、同意的情形下,一度停止项目销售,这让中信方面也深感到不被尊重。

中海提取资料等工作进度上,也遇阻较多。双方诉求不一致,收购进程阻碍较多,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处理。

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,邦地产向中海香港收购小组工作人员求证,工作人员表示要收集问题,开会讨论之后给出答复。截止发稿,邦地产暂未获得中海香港方面的回应。

陈厚桥认为并购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,关键是如何解决,消除顾虑,避免影响。

责任编辑: dujiankun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